2009年9月21日 星期一

銷售流程與三角貿易

公司歷經了兩次的三角貿易客製的過程,這兩種模式都值得思考:
1. Transfer Order
2. Intercompany Order

公司的三角貿易與一般(系統定義)的三角貿易不同,除了轉單的比率不同外,我們的三角貿易是:TW接單→HK轉單→CN出貨的模式。其中出貨有三種可能:
1. 是CN直接出給客戶,
2. 也有可能CN→HK給客戶,
3. 也有CN→HK→TW再給客戶。

公司為了後續的發展,保留系統的彈性,考慮到以後有可能三段、四段、五段的轉單。在JDE的系統上並不符合這樣的流程(應該說,全世界也沒有這樣的流程!)。因此,我們設計了三角貿易轉單的程式,基本規格如下:
1. 設定轉單途程檔:依據途程碼(利用JDE銷售系統本身的途程碼),設定單據類型、分支、比率等
2. 比率設定可以是固定價格、價格比率、或其他。(類似JDE本身的分支價格加價的設定)
3. 可以設定轉單時的客戶是要指定回原始客戶還是轉單公司客戶。
4. 首先,建立TW接單的銷售單。價格/成本分別設定給客戶與分支的轉單價格。
5. 設定所要使用的途程碼,途程碼決定用什麼價格轉到哪個分支。
6. 先複製TW的銷售單給HK公司銷售單,利用Transfer Order的特性,自動產生TW-PO採購單。
7. 再複製TW的銷售單給CN公司銷售單,利用Transfer Order的特性,自動產生HK-PO採購單。
8.出貨確認
9.產生發票
10.銷售更新→扣庫存。

如此,一張TW的銷售單,會產生出【TW-OP, HK-SO】,【 HK-OP以及CN-SO】單據,共五張單據。出貨時,CN-SO先出貨,HK-OP收料,HK-SO出貨,TW-OP收料,TW-SO再出貨給客戶。如果分批出貨時,也會因為Transfer Order的特點,使得SO與OP有對應(SO分批出貨會自動產生1.1行號,OP單據也會有1.1行號)。這樣看起來似乎很完美,但問題是:

1. 銷售單產生後就馬上轉單,若有銷售單的修正,很容易造成單據的異常或不一致
2. 一定要按照順序,先處理銷售單,才能處理採購單。如果先處理採購單會造成分批出貨行號不一致的情況
3. 每段單據都需要獨自處理,系統無法自動處理。造成資源的浪費。
4. 價格的核對困難。若再牽涉出貨時經過海關必須有三旬匯率,則價格更形混亂。

有鑑於此,Intercompany Order應運而生。其架構為:
1. 設定轉單途程及轉單比率
2. 建立SI銷售單,銷售成本設定為07標準成本。也就是出貨分支的成本。
3. 出貨確認→扣庫存。因為SI不支援在銷售更新才扣庫存。
4. 銷售轉單。透過EDI程式,將資料轉出,再轉入,分別寫入SK及OK。此時,修改SI單據本身的銷售成本。
5. 產生發票
6.銷售更新

透過Intercompany,SK銷售更新會將OK也產生掉,系統在核對金額上並不會有異常。再者,採購單全部由系統自動產生,使用者不需再處理採購單。單據在出貨確認後才轉單,也大大降低修改原始銷售單所造成的異常。但,問題還是有:

1. 由於出貨確認就需扣庫存,也就代表生產要即時。
2. 價格從價格主檔帶出,成本由標準成本帶出,若SI單據用複製產生,則成本會被修正。導致入庫成本不正確。

以上,我們尚且沒有考慮:
1. 退貨處理
2. 運輸處理
3. 工單產生處理
4. 出貨來不及
5. 價格尚未確定
6. 搭配ACA進階成本會計功能。園區別、事業部別、客戶別等
7. 運行客戶別損益
8. 出貨後,客戶反映需拉回
9. 配合海關報關出貨。FOC價格、無價格、無SK單據
10. 同一張RI發票,出貨日期不一致。
11. 發票產生後,因種種原因需要取消。
12. ...

流程的整合是全面性的,不光光只是單一模組或程式。既然有銷售三角貿易,當然也會有採購的三角貿易,這部分雖然比較簡單,但也還是需要注意!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